星期日, 5月 15, 2011

教不嚴,師之惰:莫讓校園變叢林

隨著最近引起社會轟動的甲洞拉惹阿都拉國中校園霸淩事件之後,有網友在面子書開設揭發校園暴力的專頁,揭露了一宗又一宗看了令人心寒的校園暴力短片,不禁讓社會大衆反思:到底我們神聖的教育學府怎麽了?爲何本應該安全的校園會變得比江湖還險惡?爲何本應該作爲道德堡壘的學校,卻成了毫無道德規範的叢林世界?

網路上,大夥兒個個扮起了“正義俠士”對那四位年饉13嵗的肇事女生發動口誅筆伐,把她們當著奧沙馬般的恐怖分子。然而,網上這些骯髒的辱駡、惡毒的詛咒,根本不是在為受害者伸張正義,反而是另一種暴力霸淩。糟糕的是,幾乎所有的網友都把槍口瞄準那四位肇事女生,卻沒發現其實真正的禍因是那間中學對此事件視若無睹、置之度外的老師、紀律主任及校長。

至今,依然還未看到那中學的校長向受害者家屬道歉,以及就這起事件向社會作出交代。沒錯,那位被欺負的同學固然是受害者,可是那四個肇事女生何嘗也不是受害者呢?他們是教育管教不嚴的受害者。不只是那中學應負上責任,她們之前上的小學也責無旁貸,因爲她們才剛升上中學。

有教育學者說了這樣比喻:一個兒童社會,如果沒有大人在裏頭嚴厲地建立紀律和秩序的話,就是一個可怕的叢林世界。心智未生熟的兒童(多數指13嵗以前),猶如未經文明開化的原始人類,雖然擁有樸素純真的思想,但同時還殘有以非理性、無道德標準來處理事情的蠻動。根據著名心理學家柯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 1927-1987)對個人道德發展的研究指出,兒童時期是不可忽略的道德成規期(preconventional morality)。

在成規階段,兒童道德是一開始建立在避罰服從取向(Obedience and punishment orientation),即避免被處罰而遵守規則,並服從權威。也就是說,兒童表現出有道德,完全是因爲想避免被懲罰。如果這時候有個小學老師教管不嚴的話,見到學生違反了道德,卻沒做出適當的懲罰,這其實就是給了那犯規學生一個訊息:“原來我剛才犯的規矩,並不是什麽規矩。”這老師的無心失責,卻已在那學生心裏埋下了一顆惡的種子,惡的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將來就得費更多勁兒來根除了,因爲已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論有兩個特點:一是他律而後自律,二是循序漸進,不能躍進。所以說,小學六年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小學生必須接受老師及家長嚴格的紀律教育,而不是見到孩子犯錯,就錯認爲“小孩子嘛,沒關係啦”而開始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爲,更甚的是,有些家長搞不清“愛”和“溺愛”的區別,誤以爲不打不罵不罰是愛的教育,殊不知這會在孩子心裏建立了一種“我犯錯不需受罰”的思想偏差。

小學老師們,應該做好每個孩子的道德把關工作,讓孩子從小接受正確的他律,這樣將來他們升上中學或者踏入社會時,才懂得自律慎獨。曾看過這麽一句話:“過了12嵗,不是播種的時候,這個時候是你收成的時候,孩子這個時候的表現就是你過去12年辛勞的成果。”

校園霸淩事件層出不窮的發生,其原因無非是我們老師及家長沒有及時把那些惡苗拔掉,以致釀成惡果。在此,希望天下老師一同努力,把校園嚴厲地管教好,莫讓校園變叢林,更別讓孩子的心靈淨土也變成叢林。




三字經有云:“教不嚴,師之惰”,在教師節前夕,與天下教師共勉之。

2 則留言:

maileng 提到...

keep finger cross。
老师你觉不觉得,课上老师们的惩罚,很多时候是为了方便教师班级管理?倒也不每次是为了道德。

稍安勿躁,祝教师节快乐。(*^__^*) 嘻嘻……

Kaito Liew 提到...

hi maileng
我認爲維護班上秩序和維護道德,其實是一樣的。老師懲罰學生,是因爲該學生破壞班上秩序,同時也恢復班級的管理。道德,就是先學會管理自己。

不是方便,而是唯一的方法。

你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