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知識那麽厲害?其實,就是這個字:
學
這個“學”字隱藏了一個遠古秘密。我寫教案的時候,都是用正體字(繁體字)的,每當寫到“教學成果”的“學”,就會在想:爲什麽這個“學”字上面有兩個打叉的,這樣奇怪的?
宋老師的解釋:“學”字的兩個交叉就是“爻”,爻就是組成太極八卦的長短橫道。那個“學”字中的“爻”左右兩旁的短橫道(斷成兩截的),就是陰爻;而下面連著一條長橫道,就是陽爻。(不明白?去看看韓國國旗,就知道了。)
就是説,古人學的就是我華夏的宇宙觀——易理八卦。除了“學”字,“覺”也是一樣,即當你見到了陰爻陽爻這等宇宙真相,那你就覺悟了。
這就是漢字隱藏的遠古密碼,這是我們華夏先祖用心良苦地想把他們的智慧傳給我們這些後人。只可惜,廣大的“華夏子裔”已經沒有什麽機會接觸這些智慧,因爲我們放棄了正體字,用了一種非常糟糕兼殘缺又亂七八糟的簡化字(簡體字)。
漢服和漢字,對於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來説,都是具有相同的用途,即用來承載五千年來先祖留下來的形而上之智慧和文化(道),是形而下之器。簡單來説,“器”類似我們現在所說的硬體存碟(Hard Disk),而“道”就是軟體文件(Soft Copy)。所以,把器弄壞掉,道就會corrupted,結果遠古的智慧就無法open。
滿清人消滅漢服,主要目的就是想把漢服承載著的禮儀和尊嚴徹底消滅掉,這樣漢人就成了奴才。同樣地,當年毛澤東推行漢字簡化政策(甚至拼音化政策),就是想把他的紅色中國和所有的傳統文化及思想之間的臍帶切割,這樣他的馬列主義才能不受挑戰。
我回歸正體字已有兩年多,當年的決定因素是政治立場。這兩年下來,經過努力的學習,基本上已能書寫95%的正體字,也發現正體字不管在藝術上的造字結構,還是科學上的辨認度,正體字絕對比簡體字來得優越。
說一說比較正經的,漢字是世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比如農耕的“農”字,上面是歌曲的“曲”,下面是古時計算時間的十二地支中的“辰”,辰時就是現在的早上七點到九點這段時候。所以,“農”就是辰時之曲,出來的畫面就是七點到九點,莊稼漢在農田裏一邊耕種一邊唱歌,畫面多感動。坦白說,這個“農”的含義是我用久後自己悟到的。反觀,這個簡化後的“农”完全看不出,只覺得和“衣”很像,可是和衣服沒任何關係。
沒錯,簡體字除了少了藝術層面的造字含義,科學上的辨認度卻增加了困難,除了农(農)和衣之外,儿和几(幾)以及天和无(無)也是不容易區別。很多“專家”說,簡體字容易寫,也容易看,這說對了一半,應該是容易寫錯也容易看錯。
簡化後的漢字,除了出現了一大堆荒誕又白癡的漢字,如親人不見(亲)、愛心不在(爱)、工廠不敞(厂)、屍體沒死(尸)、產生不出(产)、開關無門(开关)等等,也徹底地扭曲了我華夏先祖的偉大智慧。
最典型的例子是聖人的“聖”。祖先告訴我們,要成爲聖人(現即對世界大有貢獻之人)的條件,就是要在耳口兩者皆稱王,現在意思就是吸收能力和表達能力兩方面都要優秀。可是,簡化後的“圣”看起來真的是不倫不類,“又土”是啥?可能是毛澤東認爲孔子“又是一個土包子”,以至後來他發動文革來打倒孔傢店。
除了“聖”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漢字傳承著祖先的智慧結晶。如果你對中醫有一定的了解,你會發現漢字背後隱藏著不少遠古的岐黃智慧,如氣、風、藥等字。可惜可惜,這些高尚的智慧隨著漢字簡化之後變得支離破碎,不知所謂。
與漢服一樣,漢字在這兩千年來的狀態是穩定的,就算變化也是自然演化的,所以上世紀中葉毛澤東的簡化字政策和當年滿清搞的剃髮易服令都是對華夏文化的人爲破壞。
所以說,漢服運動同好們,在穿上漢服之前,應該多認識承載我們華夏文明的正體漢字,最起碼那個漢服的“漢”必須學會寫。
漢
說文解字:漢者,水之精也。漢,是中原的地名,指的是長江流域最大的支流——漢水,也就是咱漢文明起源的地方之一,所以漢族也可以稱作“水之民族”。更浪漫/科幻的一些解釋有,“漢”指的是天河或銀河,所以漢人是天河之人(外星起源論?)。總而言之,我們民族的圖騰就是“漢”這個符號,兩千多年都是這樣畫的。
滿清統治中華這260年期間,當時的漢人組織了許多的反清復明地下團體,其中一個較有名的是洪門。
洪
洪門命名緣由:“洪”字是“漢”字少了中間的“中土”兩字而成,意指“漢無中土”,要反清義士們時時謹記光復漢族中原之土的神聖使命。
可是不幸的是三十多年前,這個優美高雅的民族圖騰,竟然像漢服那樣被人爲異化成“汉”。三點水+又,這是啥米東東?漢本乃水之精,今天卻變成“又是一灘水”。把“漢”字變成這樣醜陋噁心,作爲漢傢兒女的我們,還有臉去見列祖列宗嗎?就算你還有臉,周公漢武唐宗宋祖都沒有臉認你。
如果你們對漢字有用心觀察,你會發現“又”是漢字裏可怕的癌細胞,大部分的正體字被切除其精華後,就用一個“又”補上去,真的無“又”不成簡體字。除了剛剛說的“聖”和“漢”之外,還有很多漢字被“又”沾汙了。
現在是電腦打字時代,早已不存在所謂“寫簡體字比較快”的謬論。漢字,是承載華夏民族智慧和文化的載體(器),絕不能要簡化就簡化。當然,我們已被簡體字教育荼毒了十多年,要重新學回正體字非一朝一夕的事,唯有多用正體字打字、多用心觀察漢字的結構,不出兩年你就能恢復80%你應會的能力。
我不主張廢除簡體字,畢竟米已成炊,只願大家多用正體字。
與廣大華夏文化愛好者共勉之。感恩有心讀完。
外話:唉,有時候在學校教書,内心真的很無奈。由於受限於我國教育體制,自己不喜歡簡體字,卻要教同學如何寫簡體字,就好像自己不認同旗袍,卻要告訴同學“旗袍是華族的傳統服裝”。囧。
不過有一天,有位女生發現我的教案全都是正體字。很驚訝。
“劉備老師,你做麽寫繁體字的?”
我語重心長地告訴她。
“因爲繁體字很美,老師很喜歡。”
那女生眼前一亮,笑了一下,回去座位。
11 則留言:
因为变回字盲的关系,到现在为止我还只能用正体字写我的名字。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也还能会写。
“外話:唉,有時候在學校教書,内心真的很無奈。由於受限於我國教育體制,自己不喜歡簡體字,卻要教同學如何寫簡體字,就好像自己不認同旗袍,卻要告訴同學“旗袍是華族的傳統服裝”。囧。”
一样,我在工作时排版排到“华人的民族服装是旗袍”,同样也面对这样的囧境。我打公司活动司仪稿时打正体字,结果被我上司训了一顿=.=
我把你这篇Blog Post到汉服运动的Group去^^
p/s: 我写回复是还在公司,所以没办法~~
p/s2:我公司是做教育的,所以谢坤校长才会来。那篇关于儒学的有机会见面再探讨^^
子傑兄,慢慢來。我也是用了兩年,才掌握好正體字。
唉,正體字在馬來西亞已經日漸式微,惟有從自身做起,慢慢影響他人。
謝謝你post上去。^^
你是從事教育機構的?是怎樣的?好,有機會咱們長聊論古今之道。
刚想到的:我觉得嘛,那个“器”也可以是文言文吧?今人不通文言文,要与古人沟通,难也!
你是說形而下之器的“器”?
這個器,就是承載東西的器皿,不是機器、器具的工具。
對,文言文和現代的白話不一樣,要了解祖先的智慧不容易啊。
也对啦.... 一步一步来~
不明白正体字就无法感受到文言文的美;
不了解文言文,就无法承续古人的智慧!
老大,借你這篇文章來用一下,我也想用正體字了。吼吼。
学习我们汉家的东西,有一个法门必须掌握好就是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字”“一个意识”的。那些两个字代表一个意识的词汇很多都是日本人在明治维新翻译西学概念的时候翻过来的。
何谓器具?器就是拥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功能。具就只有形而下的功能而已。国之用谓之器,民之用谓之具。举个例子,鼎就是典型的器,他形而下的功能就是煮肉用的,形而上呢就是把各诸侯的等次大小按鼎的数量分配。如果鼎越多就表示诸侯的等次越大最多的数量就是天子九鼎。一般也有“国之重器”不可轻易示人的说法,所以诸侯王一般只知道天子有九个鼎,但从来都没法目睹那九个鼎的样子。诸侯向天子试探鼎的大小轻重就表示对方有挑战天子之意,所以挑战天子也说成“问鼎中原”。
Cheng,原來是前輩大駕光臨,幸會幸會。
你說對,漢字原本是一字一意的。謝謝分享,學到新知識了。
看到老师的这篇文,真是三生修来的福气呵呵。。
偶觉得您是一位很热诚的老师,很像偶中学时遇到的一位很好很有学问的华文老师。
您的学生真的很幸运 =)
读这篇文之前,偶都不知道原来繁体字是这么博大精深的。。
希望老师以后能多写写这类的文章,唤醒时下的学生好好学习祖先们承传下来的智慧。
不然,很多学生都会嫌华文太难而放弃掉这么珍贵的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
天啊,原來有那麼多人開始注意我們的文化了,我們的正體字。當我在中學的時候,開始拒絕了簡體字!拼命學習繁體,還要被人家奚落!畢竟,了解的人不多!希望大家努力提倡我們該擁有的文化。中華文化萬歲!吾愛吾華,願其傳永世!
鯊魚兄,現在才回復你,真是不好意思。你說得太令我不好意思了,其實我還在學習,寫這篇文章主要是表達我對正體字的一些看法和情懷。正體字的形成是五千年的結晶,隨隨便便肢解是對祖先智慧的不敬,也希望你也能多用正體字。
閩南儂,請問你是來自閩南的朋友嗎?對,文化傳承需靠大家的衆志成城。
張貼留言